“來俊臣棄市,本應(yīng)曬尸三天的,可是許多百姓擁上臺去,擠開公差,爭啖其肉,須臾間,來俊臣就骨肉離散,抉眼剝面,披腹出心,騰踏成泥了?!?br/>
麗春臺上,張易之亦步亦趨在跟在花叢間轉(zhuǎn)悠的武則天身邊,繪聲繪色地向她描述著今日行刑的場面。
“哦?來俊臣如此招人痛恨?”
武則天敏銳地察覺到了什么,馬上站住腳步,向張易之追問。
在得到張易之準(zhǔn)確的答復(fù)之后,武則天憤怒起來:“朕真是被他蒙蔽了,此獠如此招百姓痛恨,必是罪大惡極,真是死有余辜!應(yīng)加赤族之誅,方雪蒼生之憤!傳旨,籍沒其家,盡數(shù)發(fā)配為奴!”
來俊臣用他的死,成功地轉(zhuǎn)移了朝野間對于討逆軍大敗的注意,又用他的粉身碎骨籍沒全家,把百姓們對于親人逝去的悲愴化成了對他伏誅的泄憤。來俊臣被他的主子真是利用得淋漓盡致,發(fā)揮了全部的光和熱!
……
“千金冶”在馬城東北方向,這里盛產(chǎn)鐵礦,很多鐵礦石就裸露在地表,無需深采。邊域地區(qū)戰(zhàn)亂最為頻繁,所以對于鋼鐵的需求尤其強烈,因此當(dāng)?shù)赜性S多以土法煉鐵的鐵匠,久而聚集成城,稱為“千金冶”。
時至今日,“千金冶”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多個規(guī)模很大的鐵礦廠和煉鐵鋪子,因之此城不缺鐵器,也不缺強悍有力的男子,契丹人之所以沒有打這座小城的主意,原因就在于此,此城雖小,卻不易對付。
古竹婷和天愛奴主意已定,便變換了身份,先雇傭了幾個仆從,再趕到千金冶城。此時,周軍大敗,自黃獐谷下來,百十里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周軍尸體的消息已經(jīng)傳開,千金冶城也是人心惶惶。
縣令李洛云是垂拱二年的進士,多年的媳婦熬成婆,好不容易利用他的杰出政績,再加上上下打點,謀了個七品正堂的縣太爺,到“千金冶”走馬上任還不是一個月,便碰到了這么一檔子事,真是晦氣。
他剛剛到任,對在此任職多年、根基深厚的主簿、縣尉乃至關(guān)系盤根錯節(jié)的諸多胥吏還不能如臂使指,得知消息后,有心派縣尉帶人去察探一下,縣尉擔(dān)心路上碰到契丹兵馬,托辭不肯前去。
主簿比縣尉反應(yīng)還快,第一時間就告病臥床了,李縣令倒是個忠于職守的好官,指使不動別人,只好換了一身便服,帶了幾個衙差,親自去明察暗訪了一番,確認(rèn)契丹人大勝之后已經(jīng)劫了糧草入山,這才返回縣城。
自黃獐谷出來,周圍非常荒涼,并沒有什么城阜,“千金冶”城是距這片戰(zhàn)場最近的縣城,就算他們不肯出面,等到府道官員得了消息,安置陣亡將士遺體的事也必然要著落在他們身上,與其如此,不如主動出面,還能給自己增添些政績。
李縣令打定主意,便找主簿和縣尉共同商議。
既然城外已經(jīng)沒了危險,縣尉大人原本“在忙的事兒”馬上就解決了,主簿老爺?shù)摹安 币膊恢味?,兩人也曉得這是一樁政績,倒是很想和這位新任縣太爺好生合作,這件事辦好了,人人有功,兩人和新任縣令的關(guān)系也能親近一些,畢竟人家是一縣主官,不能太擰著干。
可是不管是派工收斂尸體還是火化,哪樣不需要錢?
上任縣太爺在臨卸任以前,把縣里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點節(jié)余拼命地開銷出去,一點兒都沒剩下,如果想寅吃卯糧,縣里自己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好過,主管錢糧的主簿為此又打了退堂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