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田與顧樁存了回旮沓村過冬的心思,接下來一段時間里兩人在田間的冬菜上很是上心勞作,打算等收了菜就搬回去。
白菜與蘿卜生長周期相近,基本都是需要兩三個月,地里的這些十一月初種下,眼下白菜已經(jīng)蓮坐,蘿卜秧子也生得極茂,想來一月份的時候就可以大獲豐收。
今年過年早,陽歷一月二十日就是春節(jié),要是時間湊得上,他們說不定年還能在旮沓村過。
就是院子里成群的家禽有些愁人,數(shù)量太多了,天一冷禍禍的飼料也多,要養(yǎng)過冬天怎么看怎么不值當。
陶田拍了板,等天一下雪,就干脆揀大的處理掉,凍結(jié)實了做年肉,剩下的各留幾只母禽,留待明年春天抱窩孵蛋。
顧樁沒有異議,甚至有些歡欣,他其實想吃肉很久了。
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夏季干旱過頭的原因,十二月都過了大半,他們北方這片疙瘩仍是沒有飄下一片雪花,與以往入冬積雪的情景大不相同。
與之相對的是,大風(fēng)刮得一天比一天兇猛,村里各戶門窗被呼得劈啪作響,仿佛下一刻就要被風(fēng)卷到天上,駭人得緊。
俗話說,大雪兆豐年,無雪要遭殃,看著田里被吹得東倒西歪的冬菜,心疼壞了的村民們不禁感嘆明年或許又是光景不好的一年。
雪一直沒有下,氣溫卻越來越低,直到低至零下。
肆虐的寒風(fēng)吹得人臉皮皸裂,鼻腔喉管血沫子腥氣味濃重,氣候?qū)嵲谔衫淞恕?br/>
眼看快到年尾,陶田和顧樁都不高興再等雪至,從家禽堆里挑出十來只作種公種母,其他的都提刀收拾了。
整整五十多只雞鴨鵝,花了兩人三四天才盡數(shù)拔毛宰盡,系了繩子高高地拴在廚房房梁上風(fēng)干,這是要吃上整整一個冬天的肉食。
剩下的內(nèi)臟與血,需要的就被顧樁拾掇著做了菜,不需要的就作為買蛋人的添頭。
殺家禽的那些天,上門來買蛋的人數(shù)空前絕后的多,其中不乏有之前鄙夷顧家小院漲價的村中老人。
他們自己不來買蛋,還壓著家中小輩也不許來買,結(jié)果一聽說送下水,跑得比誰都快。
顧樁已經(jīng)被磨得沒了脾氣,自然也不會在他們身上白白浪費精力,是好是壞他心里跟明鏡似的,買多少送多少,沒得商量。
同住一村,面子上過得去就成,這是他這段日子跟陶田一起琢磨出來的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