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科舉,抑世家,才是一個國家興盛的良方。
袁耀能想到如此妙法,還能有魄力施行,不愧是濟世之才。
可以想象,曹操治下的豫州、兗州士族,所隱匿的私兵和人口,絕對比淮南士族只多不少。
這是多么可怕的一股力量?
如果不將此隱患解決,曹操哪怕能夠一統(tǒng)江山,后世子孫也會為世家所算。
不過現(xiàn)在曹操實在沒有解決世家之患的土壤,先剿滅四方奸賊,才能解決燃眉之急。
如果在淮南之地能夠得勝,大魏的處境就會好很多。
曹操麾下有十萬大軍、淮南士族手里有十萬大軍、九公山黃巾出動十萬大軍,孫權率三萬大軍來投…
如今曹操能動用的總兵力,高達三十三萬之多。
再加上淮南各地的官吏,全部都是世家之人,跟隨世家投效了曹操。
此戰(zhàn),曹操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。
得知曹操來攻,大乾上下震動。
連準備參加科舉的學子們,心中都蒙上了一層陰云。
陛下剛行科舉之策,整個淮南之地的世家就都反了,還引曹操來攻。
甚至很多荊州、揚州的士族,也跟著蠢蠢欲動。
他們想看看此戰(zhàn)的結果,而后見機行事。
如果乾軍戰(zhàn)敗,那么大乾在內(nèi)憂外患之下,世家豪族們可以舉國抵制科舉。